銀行卡內資金不翼而飛
案情簡介
2020年12月,一對中年夫妻怒氣沖沖地走進X銀行大廳,找到大堂經(jīng)理理論,稱自己銀行卡上的活期存款信息不對且余額減少。大堂經(jīng)理立即引導客戶在自助機具打印流水明細,經(jīng)查詢與信息對比,客戶部分短信流水被刪,從7月至11月每月均有微信轉賬記錄,大致6000元左右??蛻袅⒓创篝[稱只有銀行工作人員知道密碼,肯定是當時開卡的工作人員把錢取走了。
處理過程及結果
工作人員耐心向客戶解釋,銀行業(yè)務系統(tǒng)完善,并采取人防、技防等措施保障客戶賬戶資金安全,工作人員在業(yè)務辦理過程中是不可能知曉客戶密碼的,且銀行卡綁定微信需要卡號、驗證碼、密碼,很有可能是客戶最親近的人所為。夫妻倆冷靜下來認真想了下,再對照日期,正是孩子放假時期,后面轉賬時間也和孩子周末放學回家時間一致,遂認為取款是自家孩子所為。大堂經(jīng)理告訴客戶在柜臺換卡及更換密碼后,不再告訴孩子銀行卡密碼,就可防止孩子利用微信轉錢。夫妻倆經(jīng)過大堂經(jīng)理的一番分析、解釋及處理,對兩人剛剛魯莽的行為連聲道歉。
案例分析
根據(jù)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(guī)定》(法釋〔2021〕10號)第七條規(guī)定,持卡人對銀行卡、密碼、驗證碼等身份識別信息、交易驗證信息未盡妥善保管義務具有過錯,發(fā)卡行主張持卡人承擔相應責任的,人民法院應予支持。即銀行卡持卡人對銀行卡、密碼、驗證碼等身份識別信息、交易驗證信息應盡妥善保管義務。銀行主要通過密碼輸入來判斷、識別持卡人身份,即原則上密碼使用即視為本人行為。案例中銀行卡持有人將密碼告知自家孩子,系未盡銀行卡密碼的妥善保管義務;孩子使用密碼進行取款的行為應當被視為持卡人本人的行為。故銀行卡持有人在銀行卡使用過程中應妥善保管密碼等,避免造成資金損失。
案例啟示
廳堂此類情況頗多,從客戶角度即認為是銀行盜竊案,情緒較為激動,銀行工作人員應首先安撫客戶情緒,再做分析,耐心解答客戶疑惑。此外,在開卡時應告知客戶要妥善保管好密碼,謹防信息泄露。